Search

上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老台菜的甜、酸、辣,今天來跟大家談談台菜的「醬味」。台菜相較於其他省份的菜系,醬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上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老台菜的甜、酸、辣,今天來跟大家談談台菜的「醬味」。台菜相較於其他省份的菜系,醬油的使用可說是少很多,很少有菜色大量使用醬油,因為過去的醬油屬於昂貴的調味料,若是菜色運用的醬油越多,這道菜肯定價格越高。

早年台灣的醬油口味繽紛,用菌種釀出的滋味都不會很鹹,然而釀一缸醬油通常得花上數年時間,因此價格高昂,可不是人人都買得起,所以過去能吃到一碗用豬油與醬油做成的拌飯,已屬犒賞五臟廟的奢侈品。進入日據時代後,開始有許多小店釀起醬油販售,廣泛程度勝過以往,每家釀出的滋味都不相同,因此當年的醬油選擇性很高,但當時的經濟普遍不富裕,醬油依然不是人人都買得起的調味料。

要判斷一家店是否為典型的台菜餐廳,由兩道菜就可見端倪,分別是香腸與滷大腸(頭)。老台菜餐廳肯定會有自製的香腸,因為從香腸的滋味就能向客人宣示主廚的口味取向,是擅長使用香料抑或口味以甘甜為主,在這道菜裡表現得一清二楚。另一道重要菜色就是滷大腸(頭),一頭豬能取出的大腸量不多,加上滷製過程會縮水,所以成品更是可貴,加上用大量醬油滷製的成本高昂,是一道老顧客專屬的菜餚,新客人想點來一嚐口味可難得很。

台菜的滷味在過去的時代中,是富裕人家的專利品,要做一鍋台式滷味,只有富裕人家或大餐廳才有辦法,但不同配方的滷包配上不同滋味的醬油,會產生各種相異的滋味,所以兩者的組合很有趣,滷包有數不盡的配方、醬油也有數不盡的口味,所以店家都各憑本事,選對醬油與滷包的組合,才能成功獲得市場,成功的店家可不會告訴人自己選用的組合。

台式滷味吃的時候不沾任何調味料,而且是吃涼的,而不是吃熱的,不像現在吃之前還要燙過,滷過的食材都會花上時間靜置,使其自然降溫,因為經過風扇或扇子搧過,香味就會四散,在降溫的過程中,因為時間與溫度緩慢的沈澱,肉質的滋味更為醇厚。

現代人不一定能接受滷味吃之前不再回鍋燙過,所以前幾天我在教室的滷味課程中做了個實驗,滷了菊花肉,剛起鍋就切片給學員吃,等肉涼了以後,又讓大家試吃一次,另外再放涼的菊花肉回鍋燙過,再讓學員試吃。這一比較之下,學員們感到震撼,剛起鍋的熱菊花肉還有點香氣,自然放涼的肉反而香氣十足、濃郁,然而回鍋燙過的肉竟然香味盡失,必須沾點醬油才能提味,

台菜對醬油的使用比較婉約、不直接,應該可以說比較像是省著使用,經濟程度的差距會影響使用的多寡。比較節省的用法是將醬油加水煮,這樣的方式叫做「糟」,這可不是紅糟的意思,而是讓醬油的鹹香滋味慢慢滲入食材中;而前陣子介紹給大家的「紅燒豬腳」則是大量使用醬油,以炒的方式使其完全入味,是口味最重的一道菜,但這樣相比之下,老台菜的醬味與其他菜系相比,可說是較為多變優雅,裝扮也較不厚重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小喜愛恣意悠遊於歷史巷弄,對於古老的人、事、物充滿特別的情感。喜歡時髦,卻又鍾情於老文化,喜歡以不同的方式,探究、傳遞文化,特別偏愛以『吃』來談論文化,因為這是最不沈重的文化認識方法。 成立一個自己的烹飪空間,讓更多人能更容易學習台菜烹調,台菜的背後有許多文化意涵,希望透過互動,活絡台菜的價值。
想認識台菜的絕美風華嗎?美食作家黃婉玲老師將親自教您烹調台灣大菜,帶您窺探台菜之美,歡迎您加入課程,報名電話06-2020968或至官網查閱細節https://taiwan-cuisine.com/聯絡/
View all posts